时间:2021-04-14 12:54:3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http://www.jsedu114.com/jiangsu_edu/7427.html 2018年06月10日
昨天是2018年江苏高考最后一天 从1999年正式全国启动高考改革以来 江苏高考已经经历了5次改革 2000年之前,是文理分科“3+2”模式 2000年,开始实施“3+X”方案” 2002年,文理并包的“大综合”方案出台 2008年,只有语数外三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其他科目均为学业水平测试 2017年,敲定“3+3”模式 统考科目语数外+选考科目6选3,计入总分 那些年,数着倒计时的日子 可能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了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岁月 你还记得多少? 从1978年开始,高考固定在每年7月7日举行 那时候被大家称之为“黑色七月” 教室里旧风扇吱吱呀呀 和着窗外的嘈杂的蝉鸣声 最后冲刺的一个月 考生们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还得忍受炙热之苦 农村孩子需要提前一天坐车到县城住宾馆 遇上晕车就恼火了 学生们大多是骑自行车、坐公交到考场 那时候几乎还没有家长陪考 那个时候,高考卷子不是统一答案的机器阅卷 全是手动阅卷 老师们坐在一起,认真的批改 那个年代,教室里没有空调 甚至没有电扇,学生靠摇蒲扇和课本解凉 有的高考场地,用大澡盆子放冰块给考生降温 从1991年开始 全国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后来,为了提高升学率 一些地方依照会考成绩 将一些学生提前驱除“出局” 不被允许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 由于录取率低,当时很“流行”复读 早晨5点起床,点着蜡烛读书 志愿填报是在高考之前 常常听到身边人落榜的原因 “哎,志愿填飙了” 那时没有一本二本 只有重点院校、一般院校 专科院校、本科自费生、专科自费生之分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收学费 以前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要国家发生活费的大学生 到这一届开始自己掏钱 后来学费越来越高 当年父母为了凑学费在村头东奔西走 那时的生活中一定有这两个词 “黄冈”和“海淀” 每年高三学子做过它们的试卷 连起来可绕地球32圈 80后的大部分同学都用上了文曲星 复习累了,会玩华容道、贪吃蛇解压…… 还有随身听,大多人听的是周杰伦、朴树 80后经历了高考由3天缩短为2天 高考从7月提前至6月,备考压力更大 但高考结束后可以多玩一个月了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 改变了大批80后的命运 但未曾想到4年后 这一代人开始在1/100、1/1000的 求职道路上拼的“头破血流” 那个时候高考,老师和学生一样焦虑 有一年,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老师 在开考前,送给每位考生一个贴有 “心会跟爱一起考”的苹果 预祝考生“平稳考出丰硕成果” 2002年,中国首次冲进世界杯 那年赛事十分精彩 对爱看球的高三男生来说 没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遗憾和抓狂 2003年,当高考遇见“非典” 备考期间,学校每天都要进行消毒 给学生量体温 有学生因为体温过高被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 这个特殊的高考时期 痛并紧张着 2003年高考的时候 很多人考完数学都哭着出来了 那一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痛 ——“葛军老师” 90后的高考人生一定会遇到两个男子 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他们一个是薛金星,一个是王后雄 那些年的参考书 五花八门各种系列越来越多 但即使再多,每个人一定有一本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小题狂做,天利38套 为纪念高中时代的结束 也为了高考减压 考完试我们开始扔书撕卷子 一起告别我们的高中时代 越来越多的妈妈为了孩子 辞职陪读、异地陪读、补课、陪考…… 承受高考压力更多的 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为了考取好大学 90后开始拼了命的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参加自主招生,为了高考加分 那时候的高考,开始不再变成唯一的出路 许多同学通过自主招生 早早进入心仪院校 选择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 高考似乎已经不是独木桥了 那时的我们能解三角函数 能做多元方程,能背文言文 知晓上下五千年,马克思主义倒背如流 大气环流图随手捏来 知道植物有细胞壁动物没有 那年,我们不光要硬着头皮考试 还要和老师斗智斗勇 一回头看见班主任在后门小窗口的心跳感 你还能想起吗? 然而未曾想到2010年高考的时候 “葛军”又给了大家致命一击 我们的高考时光,永远也忘不了 最后一次语文课 老师听写,听写的是全班人名字 考完试,这个班,这辈子是聚不齐了 妈妈把城里的庙都走了一遍 求一个幸运符 高考,我们在屋里坐两个小时 父母在烈日下、大雨中守候两个小时 其实印象深的不是高考本身 而是在那个时候 为了高考拼上全身的劲努力的自己 现在高考结束了 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一场 极有意义的毕业旅行 文王振袢 关键词: |
上一篇:2020高考必赢——疫情中的高考
下一篇:那些年 我们经历过的高考